仓储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急,“两项标准”出台能否加速仓库数字化进程?

2022-10-28

仓储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急,“两项标准”出台能否加速仓库数字化进程?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近日,“数字化仓库系列标准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宣布,《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WB/T1118-2022)《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WB/T1119-2022)(以下简称“两项行业标准”)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审核通过,已于2022年6月16日对外发布,202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外,蔡进强调,“数字化仓库系列标准”建设,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精神,立足数字物流、数字供应链发展新阶段,贯彻数字发展新理念,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统一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兼顾发展和安全,助推国内和国际双循环,打造的数字供应链新型基础设施。

“贯标不是目的,而是助推国内数字化仓储建设的手段。”8月2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物联网专委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物联全国数字化仓库企业试点推广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吕忠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采访时强调,通过贯标工作,各仓储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对标,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互相取长补短,更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解决能力,从而为国内现代物流、现代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加速。

那么,当前国内数字化仓库建设发展现状到底如何?本次数字化仓库标准的颁布对有数字化仓库建设需求的物流仓储企业有何帮助?仓储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后,又可以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哪些数字增值服务呢?

01

数字化转型迫在眉急

“在我们标准的编制、调研、试点推广等相关活动中发现,当前仓储业中,具备物联网基础能力的仓库,占比39%;基本实现无纸化的仓库,占比26%;具备仓储物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仓库占比为13%;具有初步平台化服务能力的仓库占比9%。”据物联网专委会副秘书长沈启星介绍,整体来看,现阶段在仓储行业,基本达到数字化仓库标准要求的仓库占比还不到10%。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仓储业作为传统行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入融合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数字化的认识和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

具体而言,沈启星详细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介绍说,以大宗行业为例,目前大部分钢铁、粮食以及危化品等大型大宗仓储企业,尤其是央企在数字化仓库建设方面基本上已做到了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其实,针对粮食、危化品仓储,国家质量监督局是有严格的强制性标准的。比如粮食仓库的温度、湿度、霉变、质变、防火等以及危化品仓库的温度、液位体积、流速等方面均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沈启星进一步说,但原来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需要大量人工去完成检测的,显然这样的仓库管理效率并不高,且成本居高不下。直到2015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大型大宗仓储企业,逐渐开始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升级自身的仓库数字化能力,实现降本增效。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中小型仓储企业数字化仓库建设的速度是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的。

“放眼市场,中小型仓储企业主要服务对象大多是央企或国企等头部企业。在头部企业通过快速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化、平台化、数据化后,下游的中小仓储企业如果不能跟随上游客户数字化转型步伐,那就意味着他们将无法为上游客户提供实时的数据对接,也就无法达成长远的合作机会。”对此,物联网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历星冶表示,仓储企业如按照两项行业标准要求进行数字化改造,并按照《大宗货物电子仓单》(WB/T1106-2021)行业标准、参考《数字化仓库 数据分类与接口规范》行业标准,应用电子仓单,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或其他第三方数字化仓库认证+电子仓单存证的平台登记,方可使用行业统一的数据编码、数据分类、数据接口的电子仓单,最终使得自身数据与其他往来单位的互联互通。

如此看来,中小型仓储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急。“其实,通过全国各地长时间的调研,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型仓储企业对数字化升级这件事是有很大意愿的,但数字化升级的方向在哪?如何升级?是困扰他们的****问题。”历星冶进一步说。

02

提升仓库数字化综合能力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两项行业标准,互为依托,但从侧重点上又有明确的区分。首先,《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旨在为企业实现数字化仓库提供参考依据,引导企业建设数字化仓库,发展数字化仓库,提升仓库效率,拓展仓库的业务能力,提升企业仓库数字服务水平;其次,《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从数字化仓库建设、运营、管理方面涉及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构建出符合行业发展现状的评估指标体系。仓库通过评估,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企业数字化仓库当前水平与不足之处,找准改进方向,提升仓库的数字化综合水平和服务能力。

“两项行业标准的出台不仅能有效引导和帮助企业理解什么是数字化仓库,如何打造数字化仓库,如何管理运营好数字化仓库,同时有助于推动仓储业向规范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据我们观察,数字仓库改造前后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对此,沈启星举例说,我们的参编单位按照标准要求改造仓库后,首先,货物入库、出库时间,比改造前缩短了5倍。其次,作业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二,应用了电子单证后,基本上已经实现无纸化提货。第三,原有的单证管理部门,已经撤销。第四,增加了大批数据分析、业务人员;部分企业实现了仓储平台与电子商务、金融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扩展了多个服务产品种类,营收特别是数字服务营收比例大幅度提升。

“总体而言,数字化仓库支持仓储企业向数字云仓平台方向发展。同时,通过数字云仓平台可以与网络货运、电子商务、在线保险、在线金融、在线加工、在线包装、在线配送、在线报关、在线商检等供应链平台企业进行数据互联互通,发掘仓储、货物的数据价值并输出价值,形成数据增值服务。”吕忠进一步强调道,通过贯标这样的动作,仓储企业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数字化改造,在开展以上多种数据服务的同时,还可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而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后,企业的所得税则可以由25%降为15%。此外,从资本角度来说,企业还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战略投资、风险投资,可以在科创板、创新板申请上市等其他优惠政策。事实上,已经有仓储企业通过贯标行为后还被评为了“高新技术企业”。

数字化改造固然重要,但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的高昂改造费用,是很多中小仓储企业难以负担的。“当前大部分仓库均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打造数字化仓库的基础,按照《数字化仓库基本要求》的标准内容来完成数字化仓库的建设,费用并不高。当年投资,2年可以完全收回成本。”历星冶补充说。

03

填补数字化仓库行业标准空白

“这两项数字化仓库系列标准编制,从论证、立项编制、调研、修改、完善、答辩到发布,前后经历了近3年时间。”据吕忠介绍,虽然国内的仓储行业已有行标、国标,但数字化仓库标准存在缺口,可以说本次两项行业标准的颁布填补了这一空白。

众所周知,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均属于政府性标准,因此,行业标准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对此,吕忠详细介绍说,按两项标准要求,要求所有的贯标企业,其所有运营管理指标的六大要素都必须实现数字化:一是货物的数字化,二是货位的数字化,三是作业人员数字化,四是装备数字化,五是所有的作业流程数字化,六是物业的数字化。

“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两项行业标准在50余家参编单位和行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历经近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00余家单位进行调研征求意见,召开了10多场标准研讨会。同时,两项标准制定的单位结构中,既包括了问题的提出方,也包括问题的解决方,还有市场方向的指引方,比如包括供应链平台、金融机构等具备一定市场方向把握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历星冶认为,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两项行业标准的科学性。

“下一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帮助仓储企业认知‘应用标准、使用标准’,以及实施‘中物联数字化仓库评估星级评定’工作。”吕忠表示,通过行业专业化的评定,才能让外界了解仓储企业真正的数字化能力,从而整顿鱼龙混杂的数字化仓库市场,也进一步规避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假仓单、重复仓单乱象的出现。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想通过两项标准的实施,国内仓储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获得整体提升,助力仓储行业从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迈进,助推整个物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2年第17期)

近期看点

本期编辑:刘晓鹏